中叙堂与铁观音非遗传承人陈清元正式签约,共赴富硒铁观音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 | 作者:中叙堂全国茶叶加盟 | 发布时间: 1645天前 | 110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茶中国说,中叙堂与铁观音非遗传承人陈清元正式签约,共赴一场关于富硒铁观音的传承与创新。

 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福建乌龙茶类四大贡茶之一。铁观音鼎盛时期的辉煌,各茶类至今难以望其项背。近些年来,铁观音有些许沉寂,却也依然是不少老茶客的心头好,是属于他们记忆中的兰花香、观音韵。铁观音的制茶工艺也仍在每年的春天、秋天里代代相传,用一年年的“春水秋香”谱写铁观音的春秋。而有的人则在茶叶种植方面进行着改良研究,用科技去改变人们对一个茶类的固有认知。



 

 当铁观音遇到硒

 

 2015年,安溪感德茶叶制作技术研究会会长陈清元,接触到一项发明专利——《一种富硒茶叶在农田中栽培的方法》。陈清元说当时他并没有在意这项专利,用了3年的时间亲身体验并认识到了富硒铁观音的健康属性。

 “喝着不伤胃,不会导致失眠,而且经常品饮让人愉悦,体感舒适。因为硒的含量高,所以常喝降三高,可以养生、防病。”通过富硒栽培方法种植出来的青叶,经过传统铁观音工艺加工而成的清香型铁观音富硒茶保留了茶味清香、回甘快、茶叶耐泡等优点同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有极强的抗氧化效果常温保存500天仍清鲜,真正实现了“去冰箱化”。不用冰箱不伤胃,喝茶的同时还能补硒,对人体有益。

 

 

 陈清元意识到这对于沉寂中的安溪铁观音或许是个破局之刃。于是之后的3年,陈清元便开始了富硒茶叶栽培方法的推广,在自己的研究会中向所有会员积极推广这项技术。时至今日,安溪感德茶叶制作技术研究会的数百名会员单位几乎都在使用富硒栽培技术种植茶叶,并制成富硒铁观音投放市场,逐渐打开了销路,有了固定的客商。

 当铁观音遇到硒,衍变出富硒铁观音。用科技的方法趋利避害,富硒铁观音是茶这个传统行业融入科学进步的实践。基于对科技智慧和对健康茶饮的共同追求,中叙堂成为了《一种富硒茶叶在农田中栽培的方法》的独家专利授权方。同时聘请陈清元会长成为“中叙堂铁观音首席茶叶工程师”,共建“中叙堂安溪铁观音研究站”。

 


 

 从当“茶王”到评“茶孙”

 他是真正的带头人

 走进陈清元老师的家里,满墙的荣誉与聘书目不暇接含金量满满。2010年上海世博会乌龙茶类评选金奖获得者、各类茶王比赛中的荣誉奖章.......陈清元老师不仅担任安溪感德茶叶制作技术研究会会长,还荣获了政府颁发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他带头的研究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沉甸甸的荣誉和厚实的各乡镇聘书记录了陈清元老师数十年来作为科技带头人,扎根铁观音制作技艺前线发光发热。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朴实的情怀,那就是授人以渔,用技术助农,真正地提高整个乡镇茶农或企业的制茶技艺,提高感德铁观音的品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言传身教。每年的采茶季,陈清元老师永远是最忙碌的那一个,早上5点开始采茶,凌晨1点结束制茶,茶农们在制茶过程中遇到的大小问题,他总能第一时间帮忙答疑解惑,大家的茶品质上去了,陈老师也高兴了。忙碌对他而言是一种充实,他说:60多岁了,身体好得很,还能继续做下去,做到走不动那天。”技艺的传承,是因为有这样坚持的一位带头人,如同一簇星星之火,燃起了越来越多的火苗。

 每到制茶季,陈清元要负责评判茶农们送来的茶叶品质。茶王的评比,大家不陌生,但在陈老师这还有一项规矩叫评“茶孙”,找出品质不佳的茶叶,带着大伙儿一起研究是哪个制茶环节出了缺漏,逐一击破。别出心裁的方式,让茶叶的审评、技术的指导更加直观有效。

 陈清元有一句口头禅——“实话实讲”,就如同他的处事为人:讲实在话,做实在事。同频的人才能共振,不轻易出山的陈清元此番与中叙堂的合作,正是看中了中叙堂团队的实在。“做事脚踏实地,心里头才能实实在在。做中正明礼上好茶,把健康茶饮推向市场,让更多人享受茶的健康之福。

 

 

 非遗传承是对于传统技艺的尊崇,传承之中又有科技融入,是创新,是中国茶中国说的现代注脚。

 茶是一种福利之水,有健康的福利,有文化福祉。传承非遗,匠心品质。当中叙堂遇到陈清元,当铁观音遇到硒。这场始于中国茶叶第一镇——福建安溪感德的合作佳话,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