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润养一座城
中叙堂城市茶话
茶收家乡好味
这一站:扬州
这座清丽隽秀、风雅千年的城市
不只烟花三月才能领略她的美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扬州的文化底蕴
岁月深韵
历史怪悠久
扬州,拥有6000年文明史。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伐齐,挖邗沟,筑邗城,开启了扬州的建城史,至今已有2500多年。于1982年2月8日,扬州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这座古今文化相辉映的城池
有时如同满腹经纶的学者
将千百年的故事娓娓道来
漫漫映入历史的光辉
观一庭院秀丽
看一怪石嶙峋
赏一湖水幽静
望一座桥别致
有时如同婉约绮媚的女子
敛尽时光的温柔
唤你寻静谧一隅
与她饮一盏晨风徐徐
肆意享受生活的惬意
你一定听过“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扬州作为文化名城,产茶历史悠久,茶道更是兴盛。自唐代开始,便开始产茶;至宋朝,“贡春”,始入贡品,有“春贡亭”证。《明嘉靖惟扬志》云:“蜀冈有茶园,茶叶甘香如蒙顶。宋时贡茶,皆出蜀冈。”
从古至今,茶既在扬州人的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扬州人文的重要精神内核。
千年文脉
名人怪多的
回顾源远流长的历史
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承载千年文脉
给扬州带来无限生机
“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中短短七个字记载,足以见证了文化相传、文明璀璨。
作为历史上第一次全线贯通的隋唐大运河,在蓬勃发展中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扬州因处于江河交汇处,直接成为物资转运中心,并使之成为唐代全国第一大都市,时称“扬一益二”。当时,许多诗人在此相聚,以茶敬友、游湖登塔、诗酒酬唱。
古往今来,在我们熟知的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到对扬州的赞扬与歌颂。
好茶一盏,便是文人墨客心头爱。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扬州寒食春风寺,看遍花枝尽不如。—— 赵嘏《赠歙州妓》
要觅扬州旧风物,夕阳禅智立秋风。——罗公升《扬州》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宿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
陆羽,曾在扬州品评了天下的泉水;北宋时期,曾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一生爱茶,他曾亲自前往茶园探看芽萌发,采造新茶上贡,为此宋人特在长春桥北建了纪念性的春贡亭;苏东坡也曾做过扬州太守,他召集文人士大夫们聚在一起品茗斗茶,赏玩茶具,赋诗填词,因此创作出大量的茶文化作品也并流传了下来。只要与扬州有过接触的作家诗人们,他们的作品中一定不会少了扬州人以茶为乐的生活场景。
除此之外,“扬州八怪”你一定不会陌生。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潜心耕耘。
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茶道中人。他一生爱茶,不少作品清新别致,常常将茶与诗词书画融为一体,读他的诗总能引人遐想,似乎看到竹炉的火膛,听见清泉的沸汤,仿佛置身于茶壶中袅袅的雾气中,感受这份怡然自得的欣喜。
茶肆兴盛
生活怪惬意
“吾乡茶肆甲于天下”
——《扬州画舫录》李斗
品佳茗,自是古往今来的雅趣。茶的芳华,茶馆的雅致,与曼妙的扬州融为一体,茶色生香的底蕴在这片热土绽放光芒。
每当老友碰面,时不时说上一句“得空请你喝茶。”
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的夏日》中描写道:“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如今,扬州人对茶的喜爱一如既往,一杯好茶配上精致的茶食,小屋飘香,沁人心房。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四季更替,转眼就迎来明晃晃的秋天,千年银杏即将染上丰收的颜色,为扬州的古韵添上几分浓厚的色彩。
此刻,中叙堂邀您共赏扬州秋色
梦回千年,繁华尽在一盏茶里
闲情雅致,乐享一份生活惬意
扬州,你好!
中叙堂扬州吾悦广场店欢迎您的光临
-END-